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深化专业建设,4月7日,学前教育学院早教教研室在腾讯会议召开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进一步优化了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副院长郑娜、早期教育专业带头人李峰、早教教研室主任冀秋阳、托育专业人培修订负责人张美心及早教教研室全体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早教教研室主任冀秋阳主持,冀秋阳首先对前来参会的肇庆学院李晖教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钱红副教授、广东省婴幼儿照顾与早期发展行业协会秘书长冯荔雯、校外专业带头人陈丽华、幼儿园园长代表陈丽苗园长、企业专家郑皓玮、以及我校优秀毕业生代表等人员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希望专家们多提宝贵意见,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会议围绕课程创新、实践融合、湾区特色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人才培养注入新思路。

图:线上论证会截图
新专业启航:高起点谋划托育服务
郑娜在致辞中强调,新申报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将立足国家“双高计划”要求,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照护、家园共育等核心能力。她指出,早期教育专业作为该专业省内首批招生专业,需进一步明确与婴托专业的差异化定位,凝练、做强“外艺”特色。
课程创新:专业与技能融合成焦点
李晖教授指出需明确人才培养需聚焦“教什么、怎么服务”,突出托育服务的核心素养(如科学照护、家园共育)。钱教授强调托育与早教的区别——托育侧重日常照护与安全保障,早教需结合教育内容满足家庭个性化需求。冯荔雯专家提出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可通过模拟家长工作坊提升学生与家长沟通能力。
实践优化:强化岗位衔接与家校共育
企业代表郑皓玮指出,当前学生需更多接触真实岗位场景,建议深化校企合作,邀请行业资深从业者分享一线经验。陈丽苗园长强调“保教结合”,呼吁关注0-3岁婴幼儿的敏感期发展,并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实践能力。特殊教育专家陈丽华则提出,建议关注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融入特殊教育内容,服务特殊儿童群体需求。优秀学生代表郭晞旻分享学习体验,肯定现有课程与职业资格衔接的优势,并呼吁引入更多行业资源拓宽视野。
总结展望:明确方向,协同发力
李晖教授总结指出,专业建设需紧扣“服务定位”,突出托育行业的科学照护与家园共育能力。早期教育专业负责人李峰教授及托育专业人培修订人张美心老师表示,将整合专家建议,优化课程体系,并计划联合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此次研讨会为早教与托育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立足湾区、辐射全国,为行业输送更多“懂照护、善沟通、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助力托育服务行业提质升级。
(学前教育学院:罗东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