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2001年12月批准设立的省属副厅级建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5月。学校前身是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2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集团办学并入广外艺。
学校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产业需求,持续提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服务能力,形成民生、文旅、商贸综合性办学格局;基于宽口径专业底座,“外、艺、幼、焙、老”等多专业体系既融通发展,又相互独立,形成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突出优势。学校开办53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教师教育类省级示范专业数居广东省第一,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学校共设置13个管理机构,服务师生日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校训,全面实施党建引领铸魂工程、产教融合提升工程、五金建设工程、数字化再造工程、国际化转型突破工程“五大工程”,落实好育人及办学模式改革,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技平台大放异彩,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4项(金奖2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奖12项(一等奖4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奖34项(一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奖9项(一等奖2项)、“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国奖2项。
学校紧贴市场办学,每年招生时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服务国家“一老一小”高品质民生和文化强国战略,依托“四大平台”——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全省唯一)、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全省高职唯一)、广东省华美烘焙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东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办公室,打造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烘焙师资培训、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四大品牌”。
五山校区校训墙景观、行政楼前春日盛放的木棉林荫、美术楼前秋日似火的莫氏榄仁树群……外艺师生在按下快门时,鲜少有人注意到树根铺设的透水砖,或是隐藏在花丛里的滴灌软管。2007年栽下的树苗,如今已成校园打卡景观,这些沉默的细节,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低头培土、抬头修枝,用专业与耐心将平凡劳作落成生态诗行,他就是五山校区绿化部主管、广外艺“花王”——唐明光师傅。
图:细心养护亲手栽下的树
广外艺的四季花期
清晨,唐明光蹲在苗圃前轻触新抽的凤仙嫩芽,工装被汗水洇湿,黝黑的脸上却藏不住笑意。在他身后,一盆盆花正随四月春风舒展枝叶。作为曾负责五山、燕岭校区绿化的花匠,唐明光的日常不仅要培育鲜花,还为两校区200多种花木进行分类挂牌,校内每一种植物都有了“身份证”,这是他工作中的小确幸。
广外艺是省内为数不多的自主培育盆花的高校,30年间,唐明光亲手培育的盆花数量超过10万盆,“这一点我颇有成就”。综合楼侧种下的杜鹃红山茶便是他曾经花心思推广的品种,这个来自阳春的品种,四季开花,当时市面上很难买到,唐明光便自己研究,用油茶苗做砧木成功嫁接,还写了培植和防治技术一文,至今沿用作新花匠的培训材料。
图:浇灌盆栽
近年,两校区多处微改造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唐明光和搭档利用校内资源进行移植和扦插培育。“有些品种是从外面公路绿化带引种的,当这些小灌木长大成型成片时,加上盆花的布置,不怎么花钱的绿化效果也不比别的学校差”,他的充实感、成就感油然而生。校园里藏了不少这样的灌木惊喜,在他独创的“移花接木”工作法中,广外艺成为一所有着“四季花期”的高校。
图:莫氏榄仁树群
泥土里的教育诗
1995年春天,学校(广东艺术师范学校)美术系教室里飘着松节油的气息,而窗外的唐明光正在为学校搭建第一座花圃。从假山造景转行花卉栽培,这位“半路出家”的园丁开启疯狂学习模式。“园林工作也涉及绿化和花卉知识,但我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为此,他连续多年利用休息时间在广州范围的花场苗圃观察学习,还自费订购了大量有关书籍,“广东出版的《花卉》《广东园林》,上海出版的《园林》……”他在堆满期刊杂志的值班室如数家珍。
图:唐明光向学生记者展示书籍
一晃三十年,他也未曾想到自己编织了一座“校园花城”。紫荆花与三角梅在美术系学生的画笔下绽放。“那时候学生围着花架画画,颜料沾到花瓣上也不恼,倒像是给花朵纹了身。”唐明光也不吝把培育好的盆栽借出,爽朗热情的性格让他和师生变成朋友,“大家都叫我‘花王’,这大概是对我的认可,我也对工作更充满信心了”。但更让他骄傲的,是画室里那些永不凋谢的“花朵”——毕业生留下的明信片上,“唐师傅的波斯菊比油画更生动”的字迹,在泛黄纸页间流淌着时光的温度。
图:毕业生留给唐明光的明信片
2002年两校合并后,他在燕岭校区开辟出三倍于前的花圃,为美化校园,利用扦插和育种技术培育出更多盆花。一次学生问他,幼苗为什么需要单独培养,唐明光擦拭着花具解释:种子萌芽阶段犹如职教新生打基础,幼苗分栽好似专业定向培养,而绽放时刻就像学生找到职业方向,这个过程中,园丁的每一次松土和浇水都很关键,“养花如育人,都要遵循成长规律。”他说道。
图:燕岭校区航拍
永不退休的春天
翻开新修订的《校园绿化管理标准与要点》,23类作业流程、41项技术参数构成完整的操作规范。这份由唐明光主编的参考手册,是学校花匠培训的基础教材。他还主动整理了分管的两校区绿化面积,配合绿化建设和完善绿化数据。五山、燕岭校区分别在2011和2013年顺利被评为“花园式单位”,“学校知名度提高了,我充满自豪感”,唐明光分享道。
图:日常养护
对真正的匠人而言,荣誉只是新征程的起点。退休前,他最希望的就是将自己的热爱和技术传授给新员工,“把春天永远留在广外艺”。在花圃里,他举着缠满胶布,磨得发亮的种花工具,一步步演示,带着新员工培育花苗。
面对即将到来的劳动节,唐明光的日程表写满“特别行动”:为美术馆培育纪念盆栽、为莫氏榄仁树修剪枯枝……当被问及退休计划,他望向苗圃:“等它们开花,我想布置一个‘小桥流水’的景观,再养一些鱼,让同学们也可以参与育苗,很有意义……”
图:唐明光指导学生记者体验浇花
暮色渐浓,老园丁的身影没入花丛,土壤里沉睡的种子正积蓄破土的力量,就像职业教育的希望在匠心的浇灌下生生不息——这或许就是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最诗意的注解。
(融媒体中心:林泳淇/文,电视台:何鸿杰、罗凯羽/图,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