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校区校训墙景观、行政楼前春日盛放的木棉林荫、美术楼前秋日似火的莫氏榄仁树群……外艺师生在按下快门时,鲜少有人注意到树根铺设的透水砖,或是隐藏在花丛里的滴灌软管。2007年栽下的树苗,如今已成校园打卡景观,这些沉默的细节,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低头培土、抬头修枝,用专业与耐心将平凡劳作落成生态诗行,他就是五山校区绿化部主管、广外艺“花王”——唐明光师傅。

图:细心养护亲手栽下的树

广外艺的四季花期

清晨,唐明光蹲在苗圃前轻触新抽的凤仙嫩芽,工装被汗水洇湿,黝黑的脸上却藏不住笑意。在他身后,一盆盆花正随四月春风舒展枝叶。作为曾负责五山、燕岭校区绿化的花匠,唐明光的日常不仅要培育鲜花,还为两校区200多种花木进行分类挂牌,校内每一种植物都有了“身份证”,这是他工作中的小确幸。

广外艺是省内为数不多的自主培育盆花的高校,30年间,唐明光亲手培育的盆花数量超过10万盆,“这一点我颇有成就”。综合楼侧种下的杜鹃红山茶便是他曾经花心思推广的品种,这个来自阳春的品种,四季开花,当时市面上很难买到,唐明光便自己研究,用油茶苗做砧木成功嫁接,还写了培植和防治技术一文,至今沿用作新花匠的培训材料。

图:浇灌盆栽

近年,两校区多处微改造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唐明光和搭档利用校内资源进行移植和扦插培育。“有些品种是从外面公路绿化带引种的,当这些小灌木长大成型成片时,加上盆花的布置,不怎么花钱的绿化效果也不比别的学校差”,他的充实感、成就感油然而生。校园里藏了不少这样的灌木惊喜,在他独创的“移花接木”工作法中,广外艺成为一所有着“四季花期”的高校。

图:莫氏榄仁树群

泥土里的教育诗

1995年春天,学校(广东艺术师范学校)美术系教室里飘着松节油的气息,而窗外的唐明光正在为学校搭建第一座花圃。从假山造景转行花卉栽培,这位“半路出家”的园丁开启疯狂学习模式。“园林工作也涉及绿化和花卉知识,但我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为此,他连续多年利用休息时间在广州范围的花场苗圃观察学习,还自费订购了大量有关书籍,“广东出版的《花卉》《广东园林》,上海出版的《园林》……”他在堆满期刊杂志的值班室如数家珍。

图:唐明光向学生记者展示书籍

一晃三十年,他也未曾想到自己编织了一座“校园花城”。紫荆花与三角梅在美术系学生的画笔下绽放。“那时候学生围着花架画画,颜料沾到花瓣上也不恼,倒像是给花朵纹了身。”唐明光也不吝把培育好的盆栽借出,爽朗热情的性格让他和师生变成朋友,“大家都叫我‘花王’,这大概是对我的认可,我也对工作更充满信心了”。但更让他骄傲的,是画室里那些永不凋谢的“花朵”——毕业生留下的明信片上,“唐师傅的波斯菊比油画更生动”的字迹,在泛黄纸页间流淌着时光的温度。

图:毕业生留给唐明光的明信片

2002年两校合并后,他在燕岭校区开辟出三倍于前的花圃,为美化校园,利用扦插和育种技术培育出更多盆花。一次学生问他,幼苗为什么需要单独培养,唐明光擦拭着花具解释:种子萌芽阶段犹如职教新生打基础,幼苗分栽好似专业定向培养,而绽放时刻就像学生找到职业方向,这个过程中,园丁的每一次松土和浇水都很关键,“养花如育人,都要遵循成长规律。”他说道。

图:燕岭校区航拍

永不退休的春天

翻开新修订的《校园绿化管理标准与要点》,23类作业流程、41项技术参数构成完整的操作规范。这份由唐明光主编的参考手册,是学校花匠培训的基础教材。他还主动整理了分管的两校区绿化面积,配合绿化建设和完善绿化数据。五山、燕岭校区分别在2011和2013年顺利被评为“花园式单位”,“学校知名度提高了,我充满自豪感”,唐明光分享道。

图:日常养护

对真正的匠人而言,荣誉只是新征程的起点。退休前,他最希望的就是将自己的热爱和技术传授给新员工,“把春天永远留在广外艺”。在花圃里,他举着缠满胶布,磨得发亮的种花工具,一步步演示,带着新员工培育花苗。

面对即将到来的劳动节,唐明光的日程表写满“特别行动”:为美术馆培育纪念盆栽、为莫氏榄仁树修剪枯枝……当被问及退休计划,他望向苗圃:“等它们开花,我想布置一个‘小桥流水’的景观,再养一些鱼,让同学们也可以参与育苗,很有意义……”

图:唐明光指导学生记者体验浇花

暮色渐浓,老园丁的身影没入花丛,土壤里沉睡的种子正积蓄破土的力量,就像职业教育的希望在匠心的浇灌下生生不息——这或许就是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最诗意的注解。

(融媒体中心:林泳淇/文,电视台:何鸿杰、罗凯羽/图,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召开养老服务高水平专业群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下一篇:学校赴江门市教育局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