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2001年12月批准设立的省属副厅级建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5月。学校前身是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2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集团办学并入广外艺。
学校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产业需求,持续提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服务能力,形成民生、文旅、商贸综合性办学格局;基于宽口径专业底座,“外、艺、幼、焙、老”等多专业体系既融通发展,又相互独立,形成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突出优势。学校开办53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教师教育类省级示范专业数居广东省第一,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学校共设置13个管理机构,服务师生日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校训,全面实施党建引领铸魂工程、产教融合提升工程、五金建设工程、数字化再造工程、国际化转型突破工程“五大工程”,落实好育人及办学模式改革,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技平台大放异彩,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4项(金奖2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奖12项(一等奖4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奖34项(一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奖9项(一等奖2项)、“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国奖2项。
学校紧贴市场办学,每年招生时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服务国家“一老一小”高品质民生和文化强国战略,依托“四大平台”——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全省唯一)、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全省高职唯一)、广东省华美烘焙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东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办公室,打造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烘焙师资培训、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四大品牌”。
编者按: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学校党委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现推出【榜样】专题栏目,用笔墨诠释初心使命,用文字传递先锋力量,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示范引领广大师生创先争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晨曦微光启心智,智能课堂育新人”,这是我校人工智能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杨伟杰老师厚植学生心中的育人理念,也是其近二十年从教生涯的不懈执着。
杨伟杰老师是人工智能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党支部书记,他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不断开拓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的新局面。对照“七个有力”样板支部标准,他结合专业优势守正创新,提出了“双线三化六融”的党建工作思路,立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重点培育创建单位、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参与多项省级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图:到企业开展调研
作为省级示范性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带头人,杨伟杰老师勇于创新,带领专业教师团队主动服务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战略,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智能科创”为核心,积极推动专业向人工智能教育和在线教育产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转型。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在2024年“金苹果”高职办学质量评价同类专业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三。在同事眼中,杨伟杰老师是一个认真刻苦、身先士卒且要求严格的人。近年来,他带领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完成了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团队、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项、省级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基地1项,省级产业学院“STEAM产业学院”建设任务等重点任务,取得突出成效。
作为一名专任教师,杨伟杰老师扎根教学一线,乐教善教,勇于开展教学改革。在课堂中,他重视将前沿技术和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材、课堂和项目。在课堂之外,他依托校级“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开设“数字化教育创新导师学长制工作室”,引入企业导师和真实项目,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实践和学科专业竞赛。2024年,他带领学生获得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大赛之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22年,他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老年智能技术应用”课程入选教育部第三批“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
图:指导大学生实践队突击队
杨伟杰老师重视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身体力行投身人工智能教育推广事业。多年来,他努力开展K - 12人工智能教育和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与企业和行业建立了良好的产教研学合作关系。他连续4年带领学生走进城乡社区、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和少儿编程教学。在阳江市共青湖学校,他和晨曦实践队的学生同吃住同实践,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学推广中,教育和鼓励学生要勇于担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为我国培养智能科创人才的历史使命,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城乡中小学一线课堂落地生根。实践队学生表示:“在杨老师课堂内外的教学中,我们的专业知识可以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智能科创的技能学习变得更生动和有意义。”
(人工智能学院供稿,责任编辑:李敏玉、彭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