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2001年12月批准设立的省属副厅级建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5月。学校前身是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2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集团办学并入广外艺。
学校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产业需求,持续提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服务能力,形成民生、文旅、商贸综合性办学格局;基于宽口径专业底座,“外、艺、幼、焙、老”等多专业体系既融通发展,又相互独立,形成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突出优势。学校开办53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教师教育类省级示范专业数居广东省第一,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学校共设置13个管理机构,服务师生日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校训,全面实施党建引领铸魂工程、产教融合提升工程、五金建设工程、数字化再造工程、国际化转型突破工程“五大工程”,落实好育人及办学模式改革,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技平台大放异彩,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4项(金奖2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奖12项(一等奖4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奖34项(一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奖9项(一等奖2项)、“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国奖2项。
学校紧贴市场办学,每年招生时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服务国家“一老一小”高品质民生和文化强国战略,依托“四大平台”——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全省唯一)、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全省高职唯一)、广东省华美烘焙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东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办公室,打造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烘焙师资培训、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四大品牌”。
编者按: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学校党委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现推出【榜样】专题栏目,用笔墨诠释初心使命,用文字传递先锋力量,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示范引领广大师生创先争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学校党委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学生在哪里,我的家就安在哪里。” 这是我校食品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楚燕十三年党务工作的真实写照。从一线辅导员到新校区“拓荒者”,从思政教育创新者到师生利益守护者,她用行动诠释着 “党建 + 育人”的深度融合,让党旗在育人一线绽放光芒。
新校区拓荒者:用“党建红” 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1 年10月,面对学校集团化办学新挑战,吴楚燕服从学校党委安排,毅然前往距离家70多公里的花都校区,肩负起食品工程学院首届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任。初到花都校区,一切尚在起步阶段:无专职辅导员队伍,学生活动体系尚未建立,校园文化氛围亟待营造。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的悉心指导下,她以“党建领航”为突破口,发动党、团、班一体联动,创新工作模式,迅速组建学生干部团队,成立了 13 个学生社团,打造了“餐饮旅游文化节”“匠心讲坛”等品牌活动,身体力行把多重工作从“相加相累”摇身变成“相融相促”,使学院的学生工作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优。同时,带领着教师党支部委员成功申报了学校“双创”重点培育创建单位。
图:打造“食韵传承·劳育匠心”—传统节日美食制作文化育人品牌
疫情期间,她以校为家,2022年10月校园封闭管理时,她带头住校值守50余天,白天化身核酸采样志愿者,深夜逐间宿舍排查学生需求,用“24 小时开机”的守候诠释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思政教育创新者:让红色基因在新媒体时代“活起来”
面对数字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难题,吴楚燕将目光投向了新媒体阵地,牵头成立餐饮旅游学院阳光网络文化工作室,打造了 “一微一网一视频号”矩阵,创新推出 “有易思”(有态度、易传播、思发展)内容体系,将专业特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实训风采”栏目中,学生粤菜雕刻作品与“工匠精神”解读交相辉映;“岭南非遗文化” 栏目里,朱泥壶制作技艺与乡村振兴故事相得益彰。工作室成立4年来,联动学校融媒体中心,跟进“全国中西面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等大型活动,相继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在线等权威媒体转载。
在“燕姐有约”里,她定期与学生交流,累计帮助20 余名特殊学生走出心理阴霾。学生小周考上辅导员后给她发信息:“长大后我就想成为你。”这句朴实的告白,正是她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
师生利益的守护者:把“民生清单” 变成 “幸福账单”
面对花都校区交通不便问题,吴楚燕带领学生党支部以“党建+ 民生”为引领,开展“交通痛点大起底”行动,通过“便签贴墙”收集142 条建议。联合花都校区后勤服务中心与公交集团协商8 次,最终形成新增地铁接驳专线,加密周末班次,延长末班车时间方案。该项目也被学校列入“如何做好开门教育办实事”典型案例,切实解决了师生出行难题。
图:校园直通巴士首航现场,与学生一起试乘体验
她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本“民生台账”,记录着学生宿舍热水供应、实习就业、助学金申请等琐事,每一项都得到及时解决。近两年,她先后牵头组织的“粤菜师傅”下乡培训、餐厅服务员专项培训,覆盖廉江市209 名学员,带领的“百千万工程”大学生突击队获得广东省优秀团队,用实际行动架起党群联系的“连心桥”。
十三年如一日:以热爱诠释初心的“精神坐标”
13 载春秋,吴楚燕累计服务 45 个班级、1700 余名学生,发展了110名学生党员。她获“广东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 等省级奖项9项,指导学生团队获得省级奖项45项。
对她而言,最珍贵的荣誉是学生口中的“燕姐”,是老教师在退休时的感谢:“很感谢你来到这里,让校园有了真正的教育意义。”
在高校育人的田野上,她是拓荒的“耕作者”,是创新的 “探索者”,更是师生的“守护者”。她常说:“党务工作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热乎乎的人心。只要学生需要,我就永远站在育人一线。” 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对党的忠诚,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成为青年学生心中那束永不熄灭的光。
(食品工程学院供稿,责任编辑:李敏玉、彭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