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2001年12月批准设立的省属副厅级建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5月。学校前身是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2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集团办学并入广外艺。
学校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产业需求,持续提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服务能力,形成民生、文旅、商贸综合性办学格局;基于宽口径专业底座,“外、艺、幼、焙、老”等多专业体系既融通发展,又相互独立,形成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突出优势。学校开办53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教师教育类省级示范专业数居广东省第一,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学校共设置13个管理机构,服务师生日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校训,全面实施党建引领铸魂工程、产教融合提升工程、五金建设工程、数字化再造工程、国际化转型突破工程“五大工程”,落实好育人及办学模式改革,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技平台大放异彩,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4项(金奖2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奖12项(一等奖4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奖34项(一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奖9项(一等奖2项)、“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国奖2项。
学校紧贴市场办学,每年招生时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服务国家“一老一小”高品质民生和文化强国战略,依托“四大平台”——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全省唯一)、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全省高职唯一)、广东省华美烘焙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东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办公室,打造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烘焙师资培训、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四大品牌”。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四化驱动”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创新共同体项目建设,切实推进本项目成员单位的实践工作,落实本项目阶段性成果凝炼,6月18日下午,共同体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怡海第三小学召开项目中期实践成果展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英语教育委员会、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主办,会议邀请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信工委教学指导特聘专家张荣干博士、佛山市小学英语教研员范巧凌、桂城街道教育发展中心英语教研员唐慧莲、怡海三小汤满成校长作为本次会议的与会嘉宾。项目负责人、基础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黄艳、部分项目组成员及广州、中山、佛山、深圳小学英语教师等在线下参加活动。活动通过鲲翼教师学苑平台、翼渡课堂向全国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6658人次。本次会议由项目组成员、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彦霞主持。
会议首先由汤满成致欢迎词,他介绍了怡海三小的办学优势,同时表达了对参与共同体项目建设的期待。接着,项目负责人黄艳首先对项目立项以来的建设情况和相关成果进行了总结汇报,她提到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引领下,项目已经开展了7场全体活动和120场成员单位活动,活跃度很高。各成员单位在双融双创平台上提交了40个文化资源、课例和教学设计50余个、学生作品166个。项目的探索初见成效。她也希望接下来,成员单位之间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分享,用好双融双创成果展示平台、鲲翼师范学苑直播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共同推动项目向更高水平发展,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其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信工委教学指导特聘专家张荣干博士就《中国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课堂的基本视角与路径》与会教师展开讲座。讲座中,张荣干以传统文化英语课例《长城》为例说明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与注意事项,强调在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教师应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国内国外古今中外,多视角、多路径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自中山市西区小学杨赛泳教师分享其课程研究成果《融入·融通·融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她详细介绍了西区小学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词汇、语篇等各项教学内容,导入、阅读、作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的步骤与方法,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思路。
在课例展示环节,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怡海第三小学英语教师吴卓瑶首先展示了优秀课例《曹冲称象》。课例呈现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和文本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步骤与方法。课堂上教师通过多模态呈现、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对古人智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课堂教学中,吴卓瑶高效地完成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施,潜移默化地将跨学科(数学、语文、科学)教学巧妙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全方面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图:课例展示——吴卓瑶《曹冲称象》
深圳市光明区百花实验学校小学英语科组长倪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优秀课例《鲁班造锯》。倪萍在本次课堂中使用了戏剧教学法,在课堂上通过节奏行走、读者剧场、角色扮演、旁述默剧等多种戏剧范式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学效果显著。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认知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认同“鲁班科创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图:课例展示——倪萍《鲁班造锯》
圆桌论坛环节,黄艳、张荣干、范巧凌三位专家与吴卓瑶、倪萍、杨赛泳三位一线教师就课例设计和项目实践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图:圆桌论坛
最后,黄艳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首先对本次活动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对承办单位表示感谢。黄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要抓住“古今中外”这个关键词,既要拥有国际视野,又要拥有文化自信。她提到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并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教师,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树立文化自信、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在文化思想教育中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要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希望所有共同体成员继续深入践行“四化驱动”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图:共同体成员合影
(共同体项目组:图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