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史--党史人物】全国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
2021-04-12 09:17  

                                                                

                                                                        全国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

  彭湃是我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1896 年 10 月 22 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大地主家庭。

  1913 年,彭湃进海丰中学就读。1917 年春东渡日本,先在成城学校进修约一年,第二年 9 月,他进入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就读于三年制的政治经济科。

  在日本,他耳闻目睹日本侵略中国的许多事实,爱国情绪更加强烈。他“以为生做中国人的唯一责任是救国,当头的急务是排日”,积极投身反对《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废约救亡”运动,还和留日学生一起在东京车站痛殴中国驻日公使、卖国贼章宗祥。

  1919 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东京后,中国留日学生决定在 5 月 7 日召开国耻纪念大会。赴会途中,日警横蛮镇压,彭湃也被打受伤。他悲愤交加,在白布上破指血书“毋忘国耻”四个大字,寄回海丰学生联合会,激起海丰青年的爱国热情,开展了一场抵制日货的斗争。是年 9 月,“早大”的进步学生组织了“建设者同盟”,重点研究农民问题,并从事农运实践,彭湃也参加了这个组织。他从俄国革命的胜利中得到启示,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920 年,他与李春涛、杨嗣震等同学一起,组织了进步团体“赤心社”,表示“一心学习俄国”。他还参加了由左翼文化人士组成的国际社交组织—— 可思母俱乐部(宇宙社)。从此,开始了他对革命真理的探讨和追求。

  1921 年夏,彭湃学成回国,在广州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他在家乡海丰发起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盟会”,并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

  他初到农村,去找农民交朋友,农民却躲开了。他一时十分苦恼,后经过苦苦思索,终于悟到自己穿戴特殊、讲话文雅,农民把自己当成是另一阶级的人物。于是,他脱下学生装,穿起农民服,拿着旱烟筒,光着脚板走到农民中去,用通俗的语言和农民交谈,还和农民一起劳动。当天和他谈话的就有四、五人。后来,他选择天后庙前的大榕树下作为宣传阵地,当来往行人在此歇脚时,他就向群众演说。彭湃的宣传打动了农民的心。青年农民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和李思贤等成了他最早的知心朋友。1922 年 7 月 29 日,他们在彭湃的住处——“得趣书室”组织起了 6 人的秘密农会。经过他们 6 个人的团结奋斗,农民逐步被发动起来,农会组织也逐渐扩大。

  彭湃的行动,受到家庭的激烈反对,除三兄汉垣、五弟彭泽颇表同情外,只有妻儿的安慰。他的大哥最后提出分家,彭湃毫不动摇。他将所分得的田契送还给农民,佃户不敢收,彭湃就在“得趣书室”门前当众烧毁,并对佃户们说:“以后自耕自食,不必交租!”从此,他彻底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级,和妻子过着俭朴的生活,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农民运动中去。

  经过深入串连发动,农会会员扩展到 500 余人。 10 月 25 日,彭湃组织召开了赤山约农会成立大会。赤山约农会成立后,排解农民纠纷,反对地主加租易佃、取消勒索农民的码头捐,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威望日高,入会者日众。在赤山约的影响下,县城周围各约也都先后建立了约农会。根据这一形势,彭湃及时进一步组织县总农会,并于 1923 年元旦正式成立。会员达 2 万户,人口约 10 万人,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彭湃当选为会长。

  海丰总农会的成立和发展,大大鼓舞了陆丰农民,他们也组织起来,并成立了县总农会,由彭湃兼任会长。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海丰总农会后来扩展为惠州农民联合会。不久,农会组织又发展到潮州、普宁、惠来方面,便又改组为广东省农会,出现了以海丰为中心的粤东农运的高潮。

  1924 年 4 月,彭湃到了广州,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央农民部工作,任秘书。

  为了培训农运干部,经我党建议,国民党决定举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讲习所”,由农民部主管,并委派彭湃为第一届农讲所主任,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此后,彭湃还先后担任过第五届农讲所主任、第六届农讲所(毛泽东为所长)和武昌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员,并在海丰、汕头开办过农讲所、工农运动养成所,大力培训农运干部。许多农讲所的学员后来都成了革命的中坚。

  1924 年 5 月中旬,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彭湃以中央农民部秘书兼特派员的身份到广宁指导农民运动。在广宁期间,彭湃深入到 2 区荷木咀、禾村洞,5 区石咀、社岗以及潭布、江屯等地,进行了为期 10 天的宣传发动。他运用在海丰县宣传发动农民的丰富经验,指导农会筹办员开展工作,并亲自向广大农民演讲,打破农民陋习穷不与富斗的恐惧心理,启发农民起来和地主劣绅进行斗争。“不过 10 日光景,农民觉得农会的理由充分了,方法也实在了,团结是必要了,结果在两星期间,农民踊跃加入农会”。彭湃这次在广宁活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初步打开了广宁农民运动的局面,使广宁农民运动得到迅速的发展。

  广宁农民运动兴起后,积极开展减租斗争。地主劣绅极端仇视,千方百计予以破坏。1924 年 11 月 20 日,潭布、江屯、扶溪等地的地主劣绅,相继召开会议,成立“保产大会”,并鼓动团匪对农民大打出手。11 月 25 日,潭布大地主江淮英、江汉英等嗾使地主武装突袭古楼营区农会,农军被迫反击。为应付地主武装对农会的进攻,中共广东区委派有丰富农运经验的彭湃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再次来广宁,指导广宁农会开展减租斗争。

  11 月 26 日,彭湃抵达广宁,立即向周其鉴等县农会领导人了解情况,研究对策。期间,还协助周其鉴积极发展党组织,在周其鉴家的澹园书室参加西江地区第一批中共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并作监誓人。随后,协助周其鉴成立了西江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广宁支部。接着,彭湃和周其鉴与广宁县长蔡鹤朋交涉,打算和平解决农民与地主的争端。但反动地主武装却趁机袭击农会和农军,使农会和农军受到巨大损失。为反击地主武装,保卫农民的减租运动,12 月 2 日和 5日,彭湃接连向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央农民部发出报告要求派兵支援。

  中共广东区委接到报告后,即争取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支持,派出我党掌握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开赴广宁,保卫农民的减租运动。铁甲车队到达广宁后,彭湃等即部署向潭布地主武装据点发动攻击。由于敌炮楼坚固,土炮无法攻破。在中共广东区委的推动下,廖仲恺又先后派粤军第三师一个营和大元帅府卫士队赴广宁协助。但第三师的官佐和卫士队队长开始时却站在地主方面,对地主武装不打击。彭湃等通过召开“农兵联欢大会”等方法,使他们加深对农民的感情,逐步转变态度,团结起来共同打击地主反动武装。1926 年 1 月 18 日,为彻底解决广宁问题,彭湃回到广州,向中共广东区委及中央农民部请示报告。后在廖仲恺的支持下,成立了以彭湃、廖乾五等组成的广宁绥缉军事委员会,统一一切军事行动,并撤掉了偏袒地主的卫士队队长职务。

  1 月 23 日,彭湃带大元帅府的命令和炸药一批,从广州抵达广宁。随即召开绥缉军事委员会会议,传达大元帅府的命令,统一军事行动,并决定向地主武装盘踞的据点发动全面的进攻。2 月 1 日,农军、铁甲车队和卫士队向潭布的敌人及江姓炮楼、黄姓炮楼等据点发起总攻。彭湃、周其鉴等亲临前线指挥。经 10 多天激烈战斗,到 13 日,江姓炮楼的地主武装举起白旗投降。接着,彭湃、周其鉴等指挥农军、铁甲车队和卫士队乘胜扩大战果,摧毁敌螺岗据点,扫清潭布及其附近企山、黄岗坳等地之敌,并勒令地主劣绅解散反动民团。至此,前后经历了三个月的广宁农民减租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这场斗争的胜利,大长了农民的志气,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彭湃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广宁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彭湃肩负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他是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农委负责人,又是全省农协主要领导人之一,而且还兼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的农民部长。他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发展农民运动的斗争中去。在从事紧张的实际运动的同时,还十分注意总结农民运动的经验。1926 年 1 月,他写成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一文在《中国农民》开始连载,后由周恩来题写书名,发行单行本。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阐明了农民运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成为农民运动的指南,被称为“革命者的必读书”(瞿秋白语)。

  1926 年 5 月召开广东省二次“农大”时,全省农会会员已发展到 64 万,占当时全国农会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由彭湃、阮啸仙、周其鉴等领导的广东农民运动,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

  1927 年 3 月,彭湃参加省农协执委扩大会议后,即和陈延年、苏兆征等一起前往武汉工作,他和毛泽东、方志敏等 13 人被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共同担负起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重任。由于彭湃在农民运动方面的杰出成就,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

  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 4 月 27 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彭湃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党的五大以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一步发展。7 月 15 日,汪精卫集团又步蒋介石后尘公开叛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8 月 1 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彭湃参与领导了这次起义,并任前敌委员会委员。起义军占领南昌后,成立了以共产党员为核心、有国民党左派参加的革命委员会,彭湃任委员,并兼任农工委员会委员。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彭湃虽没出席会议,但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8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彭湃没有参加这次大会,但仍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补为政治局委员)。同年 9 月,彭湃奉党中央指示,到上海工作,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

  1929 年 8 月 24 日下午,彭湃在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军委会议时,由于叛徒白鑫告密,被帝国主义工部局巡捕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26 日帝国主义分子即将彭湃等引渡给国民党反动派的上海市公安局。

  彭湃被捕后,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始终立场坚定、毫不屈服。当敌人审判他时,他就把敌人的法庭当作痛斥反动派的讲坛,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屠杀工农群众的罪行。在龙华的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监狱中,彭湃和杨殷还联名秘密给党中央写报告,汇报狱中斗争情况,提出下一步斗争的设想,并作好为革命献身的准备。尽管敌人对彭湃进行残酷折磨,但他仍坚持革命宣传,敌人看守士兵也无不为之叹气捶胸,囚人亦感泣不已。蒋介石下令要立即杀害彭湃的消息传出后,难友们悲痛欲绝,彭湃却安慰难友说:这是意料中的事,你们要坚持斗争到底,让共产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他在即将就义时,与杨殷联名给党中央写下了最后一份报告,表示自己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奋斗到底的坚强信念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8 月 30 日下午,彭湃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了!年仅 33 岁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彭湃,为人民的利益,为党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