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正文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性意见(粤外艺职院教〔2023〕484号)

发布日期:2023-12-07    作者:     来源:     点击: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912号)等文件要求,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坚持双导师制,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制管理,完善多方参与评价机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柔性特征。
 二、基本原则
(一)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学校和企业要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岗位培养、在岗成才”原则,依据专业教学标准,深入分析学徒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与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及人才需求变化紧密结合,掌握人才市场和相关行业企业对本专业高职人才的需求动态;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综合素质”三位一体人才要求。
(二)重点关注课程体系改革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课程体系一般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学徒岗位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应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模块针对专业通用能力设置,学徒岗位课程模块针对合作企业特定要求设置。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应以行业内相关课程、学生感兴趣课程为设置依据,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占主导,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教学,由企业导师指导的企业实践课程不低60%,由学校导师授课不高于40%;学校集中授课与企业岗位授课相结合,集中学习时长不低于总学时的40%。通过集中授课,让学员感受学校文化和氛围;实践课程采取师带徒的方式实施岗位教学,理论课程教学形式主要采取学校面对面教学、网络课程教学、学生自学、送教上门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
(四)考核与学分认定相结合,考核方式系统设计及多样化
   每门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并将考核的权限更多交给企业导师。应结合企业岗位的实际考核情况灵活制定课程的考核形式,可以采取理论考核、实操考核、过程考核、工作考勤考核、岗位考核等等。校企联合设计细化的考核方案,确保便于实施和具体操作。

结合学员岗位能力、职业技术等级和职业资格等级与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的学分认定相结合,充分发挥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在学徒制培养中优化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升级等方面的优势。
   (五)坚持双导师制
   加强双导师教师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双导师制是实施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交互训教的先决必备条件。
   企业导师应从合作企业中选拔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学校导师应具备企业实践经验,了解职业岗位内容和特性,熟悉项目化教学方法。学校导师负责专业理论知识传授、技术与基本技能培养。企业导师负责岗位技能传授。
   校企双方成立“双导师”教学团队,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定期交流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基本情况,分享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

(六)实行学分制管理

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培训、技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及在相关领域获得的一定级别奖项或荣誉称号,经学校认定后折算成相应学分或免修相应课程,并可调整有关教学内容或学时安排。不得随意把未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企业工作内容、时间等折算抵扣学时学分,具体根据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三、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流程

(一)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以专业群或专业为单位集中组织开展,调研应由二级学院院长带队,调研对象为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及基地,调研企业不追求数量,应重点考虑代表性和深入程度,主要目的是了解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完成岗位定位、确定培养目标。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尤其要关注本专业当前最新技术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步骤为:
   第一步,调研设计,包括问题设计和记录表格设计。
   第二步,进行社会和企业人才需求及人才要求调研。
   第三步,汇总调研结果。
(二)教学内容确定
   分析工作任务(过程)和职业能力并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对接的关键环节,通过召开专门的行业专家(实践专家)和课程专家(骨干教师)分析会进行。主要目的是获得典型工作任务或职业能力要求列表,并以此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岗位职业能力到课程可以采用直接转换、组合转换、分解转换、提炼转换方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有:获取用以组织本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工作任务(过程)体系;获取与每一项具体任务(过程)直接对应的职业能力描述;确定开设哪些课程、其中哪些是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每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是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构建。主要步骤为:
   第一步,选择邀请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召开专家分析会。

第二步,归纳汇总得出“任务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并提出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第三步,课程专家分别将职业能力(任务)分解到课程,如有必要可对上一步提出的课程名称或门数进行调整。
   第四步,汇总得出职业能力(任务)与课程设置对照表,确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五步,确定其他类别课程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三)课程结构分析
   对已确定的每门课程和课程体系的结构进行分析,确定每门课程的范围,确定课程分类,明确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明确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课时分配和课程安排。其标志性的成果是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构架的科学描述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表。主要步骤为:
   第一步,围绕核心课程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开设课程的类别,并明确课程属性。如:一体化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专项技能训练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等,具体分类可因专业而异。
   第二步,确定各门课程的课时及编排顺序。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起草、论证及审定
   相关教学单位根据学校指导性意见,组织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员、学校专业带头人及专业教师制订(或修订)当年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经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核、教务部审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后,提交学校校长办公会审议、党委会审定。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与编制说明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应包括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招生对象及学制、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毕业要求、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进程安排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等。
(一)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符招生对象:合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报名相关学徒制招生规定条件的人员。
   学制:一般为三年制
   (三)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或者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总的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实际,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体现我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理论+实践+综合素质+可持续学习”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
   (四)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部分,其中能力结构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
1.知识结构的要求:是指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2.职业能力的要求:是指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态度,可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
   职业通用能力主要是指专业大类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职业专门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职业拓展能力是指在达到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延伸、扩展或提升,既可以是现有职业能力上的纵向提升,也可以是现有职业能力上的横向扩展。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对此项能力提出要求。

3.素质结构的要求: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五)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

要求根据专业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含职业核心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根据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确定各工作岗位顺利完成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六)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介绍

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本课程与岗位的关系、主要学习内容、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场所要求、学时等。
(七)毕业要求
1.学制。学制一般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5年内毕业,也可申请提前毕业。
   2.学分要求。三年制学生在规定年限内获得120学分
(八)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本专业完成职业能力训练所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室(中心、基地),明确校内外实训室(中心、基地)名称、规模、对应的课程、功能和主要设备装备等。
(九)师资队伍水平
   师资队伍水平主要包括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学历、职称、企业经验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情况等。
(十)三年制专业实际教学总周数为108周。

五、教学安排

(一)周学时

每学期周学时以均衡分配为宜,统筹考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期分布,每周周课时不超过26时。

(二)课程要求
   在保证总学分和总学时要求的情况下,各专业可根据相关指导性文件并结合专业具体情况合理设置课程,灵活选择课程的授课形式。
 (三)修业年限与学时安排
   三年制培养周期总学时不低于2500,集中学习时长不低于总学时的4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一般18学时计为1个学分,原则上课程学时设置为18的整数倍。
(四)集中授课
   适用于通识能力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的教学,以校(企)导师集中授课的方式开展。
   (五)企业培训
   适用于所有类型课程。企业导师在企业教学点(课程教学点)传授属于该企业特有的知识内容、行业最新动态、企业岗位基本技能等内容。
 (六)任务训练
   在课程教学中设计若干个岗位训练任务,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自我训练,对岗位基本技能进行延伸和固化,把任务训练作为学生(学徒)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岗位培养

以企业具体岗位任务为内容,企业导师以“师带徒"的方式在学徒岗位实施课程教学。
  (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校企共同开发优质线上课程,便于学生(学徒)在岗位上开展线上学习,校企导师在线下进行辅导,经考核合格后,学徒可获得相应学分。
   (九)学分计算和分配
   学分制绩点与管理,根据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附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版权所有: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粤ICP备05008852

联系电话:020-38457353

五山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    463号 邮编: 510640

燕岭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     495号 邮编: 5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