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扎实推进教学改革,11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海珠校区404教室举行常态化公开示范课及评课议课活动。本次公开示范课由德法教研室李丹丽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章第三节第一个问题“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英主持。专兼职思政课老师一同观摩和研讨。

李丹丽通过对课前的线下作业“A4纸人生”和线上作业“我所遇到的人生矛盾”的点评,导入新课,围绕如何正确看待五对矛盾:生与死、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荣与辱展开教学。课堂上从同学们自身的案例着手,到杭州亚运会运动健儿的奋力进取、为国争光,再到中国女排的顽强战斗、勇敢拼搏,阐述“人生矛盾无处不在”;从理论与实践上分析“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五对矛盾”,并层层推进,由个体成长升华至大学生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发掘出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大的意义;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把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然融入到教学中。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并联系自身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

图:公开示范课现场

公开示范课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老师们都谈到了本次公开示范课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思政课教学,教学效果优秀。一致评价李丹丽老师备课充分、认真,教学设计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教学实施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案例的选取与讲解富有亲和力等。同时,对如何实现本次课的进一步优化,老师们也群策群力,在理论深度的挖掘上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最后,陈英对本次评课议课活动做了总结,指出本次公开示范课体现了学思践悟的高度统一,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笃信”和“力行”;充分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让课程中的理论“活”起来、人物“动”起来。

图:教师评课议课

此次公开示范课及评课议课活动,既展示了教学水平,又交流了教学经验,也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琴/文图)

上一篇:花开学前 踏梦起航—学前教育学院举办课程作品展演暨2024届毕业汇演

下一篇:学校举办自考“相沟通”本科班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2023届毕业典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