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78年举办的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1983年举办的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01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21年,通过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并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立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聚焦商务服务、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打造了教师教育类、语言文化类、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财经商贸类、餐饮服务类等特色专业群。目前学院共设置10个二级学院,专业51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
学校共设置13个管理机构,服务师生日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校训,坚持“善知善行、尚德尚艺、开放合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教师教育出精品、职业教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通过“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成果作品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视野国际化”的教学“四化”改革,构建了“HAPPY+”双核协同(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获“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课程示范教学单位”。
学校紧贴市场办学,每年招生时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在依托教学、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小学教师培训、餐饮人才培养、外经贸人才培养、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等方面为广东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支持。
3月24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马栩生在海珠校区学术报告厅围绕“以改革的办法推动‘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在广外艺见行见效”主题,为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2024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同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师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图/课堂全景
以职教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居于“六力”之首,充分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图/马栩生授课
课上,马栩生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引领,深入解读教育强国建设的广东实践,并结合广东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部署,强调职业教育必须“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湾区发展共振”。他勉励青年学子紧扣产业升级脉搏,努力成长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以“外艺担当”赋能学子建功
马栩生立足新修订《职业教育法》实施背景,深度解码学校“35256”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并全景式展示2025年春季学期十大重点工作。结合授课同学的专业情况,他着重阐释了学校“一老一小”民生立校的办学特色。“今年要超常规发展养老专业,同学们‘生逢其时’,在学校布局推动下,大家会获得更好的学习和发展资源”,他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介绍学校联合民政部门、科技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AI适老化产品研发等项目落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湾区高品质民生领域不可替代的民生标杆。
图/课堂现场
“专业技能要紧跟产业迭代适配,同学们不仅是技能学习者,更要成为产业创新的‘先锋者’、城乡融合的‘攻坚者’。”马栩生为外艺学子勾勒了清晰的使命坐标。“以产业需求为导航仪,用数字技能升级刷新职业坐标系,这才是锻造新时代职教‘工匠精神’的深意。”24社工四班张思琪在课后激动地表示。
窗外木棉正红,报告厅内掌声澎湃。这堂融合政策高度、改革力度与育人温度的思政课,在师生们昂扬的斗志中落下帷幕,为广外艺新一年的接续奋斗注入动能。
副校长郝勇,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等旁听授课。
(融媒体中心林泳淇/文;学生记者团何鸿杰、辜旭、朱国健/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