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2001年12月批准设立的省属副厅级建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5月。学校前身是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2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集团办学并入广外艺。
学校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产业需求,持续提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服务能力,形成民生、文旅、商贸综合性办学格局;基于宽口径专业底座,“外、艺、幼、焙、老”等多专业体系既融通发展,又相互独立,形成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突出优势。学校开办53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教师教育类省级示范专业数居广东省第一,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学校共设置13个管理机构,服务师生日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校训,全面实施党建引领铸魂工程、产教融合提升工程、五金建设工程、数字化再造工程、国际化转型突破工程“五大工程”,落实好育人及办学模式改革,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技平台大放异彩,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4项(金奖2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奖12项(一等奖4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奖34项(一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奖9项(一等奖2项)、“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国奖2项。
学校紧贴市场办学,每年招生时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服务国家“一老一小”高品质民生和文化强国战略,依托“四大平台”——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全省唯一)、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全省高职唯一)、广东省华美烘焙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东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办公室,打造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烘焙师资培训、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四大品牌”。
11月18至19日,2023首届粤港澳音乐科技设计大赛暨音乐科技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论坛在星海音乐学院举行,活动汇聚了粤港澳地区的众多高校专家和企业代表,我校是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之一,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音乐制作专业带头人王琼旎和教研室主任曾海韵受邀担任评审专家并出席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本次大赛一共有来自35所院校的417部作品参与,涵盖了五个类别十个组别,大赛评委来自粤港澳各个院校和企业,充分体现了大赛的专业性。我校音乐制作专业和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此次大赛,共报送了10个作品参赛。经过严格的网络初审后,5个作品脱颖而出进入现场决赛,与来自粤港澳各本科、职业院校的优秀作品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我校学子凭借出色的创作才华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喜获多个奖项。其中,孙一航、刘骏原的《倾听》荣获原创歌曲(专业组)二等奖,江壁欣的《乡里》获得优秀奖。尹雄健、谢钊铭、李佳曦团队的《昨日重回》荣获歌曲混音组(专业组)二等奖,方汉权、梁珏宁、莫熙团队及符梦钦、吴岚团队也分别获得声音设计(专业组)二等奖及优秀奖。
图:师生在活动现场
19日,王琼旎和曾海韵还受邀出席了音乐科技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论坛。论坛上,王琼旎作了关于我校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科技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主旨发言,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此次论坛汇聚了粤港地区音乐科技领域相关的高校及行业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音乐科技学科专业建设的挑战与机遇、音乐科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粤港澳音乐科技教育联盟筹备委员会三个研讨议题展开深入广泛的交流。
图:王琼旎作主题发言
此次参赛和论坛交流,不仅锻炼了我校学子的实践能力,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也进一步彰显了我校音乐制作专业和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的办学成效。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前沿的音乐科技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这将有助于我校在音乐制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音乐舞蹈学院将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文件所提出的要求,在推进表演艺术高水平专业群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数字演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全面建设,加快推进音乐制作、录音技术与艺术等音乐科技相关紧缺人才的培养与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音乐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图:活动合影
(音乐舞蹈学院:文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