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78年举办的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1983年举办的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01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21年,通过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并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立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聚焦商务服务、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打造了教师教育类、语言文化类、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财经商贸类、餐饮服务类等特色专业群。目前学院共设置10个二级学院,专业51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
学校共设置13个管理机构,服务师生日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校训,坚持“善知善行、尚德尚艺、开放合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教师教育出精品、职业教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通过“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成果作品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视野国际化”的教学“四化”改革,构建了“HAPPY+”双核协同(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获“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课程示范教学单位”。
学校紧贴市场办学,每年招生时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在依托教学、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小学教师培训、餐饮人才培养、外经贸人才培养、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等方面为广东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支持。
近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Happy熊实践队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前往“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蕉岭县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梅州市东岭村,追寻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解锁东岭村振兴路上的致富密码。
传承基因,打造红色旅游业
东岭村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深入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Happy熊实践队在蕉岭县东岭革命历史事迹展馆上了一堂沉浸式微党课,三圳镇人民政府党建办主任、镇团委委员赖卓凡为队员们讲述了蕉岭县的革命之路和乡村振兴发展轨迹,队员们充分了解了蕉岭17处重要的革命史迹和发生在蕉岭的3次重要战斗,由衷地感受到蕉岭新貌建设来之不易。实践队员吕彩婷表示:“山路的蜿蜒崎岖,可以想象当年战争的艰辛!看到一颗‘长’在树上的手榴弹,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战争的残酷,希望每一个看到这个文物的人,都能始终铭记惨痛的历史。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只有我们团结一心、奋斗拼搏,才能强大中国。”
图:赖卓凡为实践队员带来沉浸式党课
集合优势,发展特色民宿经济
跟随赖主任的步伐,红星客栈、“木立方”“地球仓”“蜂巢屋”等红色民宿映入大家眼帘。东岭村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不断突破创新,发展特色民宿经济,将风格各异的特色民宿有机串联,融入红色军旅元素,重现革命时代生活气息,使民宿产业聚集优势凸显,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图:实践队员在特色民宿前大合照
因地制宜,开拓林下经济
东岭村背靠高山,土质肥沃、水质清澈的地理环境适合种植灵芝。东岭村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出了灵芝种植这条致富道路,使得村民们的收入有了保障。其次,东岭村土壤富含硒等多种矿物质,养殖的蜂蜜糖度高,不少村民把养蜂作为主要产业,上百位村民得以找到就业机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引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图:东岭村党建扶贫产业园种植灵芝
东岭村牢记初心使命、奋力守正创新,迈向乡村振兴之路的风采让队员们深受启迪。Happy熊实践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通过调研、拍摄宣传片等,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先辈精神,助力地方绿色产业发展、增强地方产业活力上进行一定的宣传,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为奋进新时代谱写新华章。
(学生工作部:Happy熊实践队/图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