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78年举办的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1983年举办的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01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21年,通过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并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立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聚焦商务服务、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打造了教师教育类、语言文化类、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财经商贸类、餐饮服务类等特色专业群。目前学院共设置10个二级学院,专业51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
学校共设置13个管理机构,服务师生日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校训,坚持“善知善行、尚德尚艺、开放合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教师教育出精品、职业教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通过“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成果作品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视野国际化”的教学“四化”改革,构建了“HAPPY+”双核协同(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获“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课程示范教学单位”。
学校紧贴市场办学,每年招生时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在依托教学、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小学教师培训、餐饮人才培养、外经贸人才培养、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等方面为广东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支持。
11月23日下午,宁静的海珠校区,大巴车缓缓驶入校园,海珠校区首批离校返乡学子,在学校的暖心护送下,有序踏上返家之路。截至11月27日,海珠校区共2200余名学生顺利离校,平安到家。
加强领导 有序组织
按照广东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部署,学校在接到驻广州市海珠区高校、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学生离校返乡工作的相关通知后,迅速进入激活状态,成立党委书记卢羡文、校长曾用强任组长,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侃、许琳伟任副组长的海珠校区学生离校返乡工作专班。结合实际设立综合协调、后勤、医疗保障、保卫、学生管理和心理疏导、教学工作、应急处置、组织宣传等8个工作组,持续加强与省教育厅、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沟通联络。学校党委书记卢羡文、校长曾用强亲自谋划、亲自组织,副校长张侃深入一线指挥,副校长许琳伟坐镇后勤保障,海珠校区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中职教育部在学生工作部指导下会同后勤部、保卫部等部门通力合作,连续作战,校院(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等倾心服务。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的同时,有序推进海珠校区学生离校返乡各项工作,为学生返乡保驾护航。
图:学校召开学生离校返乡工作会议
周到服务 全力以赴
学生离校返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学校领导、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中职教育部领导班子、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宿舍点对点了解学生返乡意愿,精准掌握学生返乡时间、行程路线等等。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细致高效快速地解决学生离校返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顺利安全返乡。“学校精心组织,用高效、暖心的服务帮助我们离校返乡。老师们一直奋战到凌晨,他们还没来得及补眠,又披星戴月地踏上征途,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我们的返乡路。”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离校返乡学生邓汝欣如是说。
人性化服务,动态精准更新数据。学生数据是做好校返乡所有工作的基础,既是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工作启动之后,海珠校区迅速进行学生离校返乡意愿的全面细致摸查,建立基础数据库。但在随后的工作推进过程中,学生的返乡意愿、返乡地点、返乡时间等情况一直存在一定的变化。往往一个人一个数据项的变动,就需要多个与之相关联的数据表同步更新,相关的工作安排也需要重新调整,后续工作量成倍增加。但全体工作人员深切体谅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向学生耐心细致地说明此次返乡工作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坚持以生为本,急学生之所急,为确有需求的同学及时动态精准更新数据。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数据的更新、汇总、上报,为整个学生离校返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性化调度,及时高效满足需求。学校指定专人对接各市县区转运学生工作,按“一地一策略,一批一方案”的原则做好车辆、人员调度。两三天时间内,全省21个地市的转运需求密集发来。海珠校区后勤负责人邓杏与教育厅、地市、校内院(部)多方沟通。部分地市的转运安排到深夜才确定。相关工作人员接到信息后根据对方的要求连夜制定转运方案,把所有的人员分组、车次安排、行车线路、上车流程都做好细致的安排,忙碌至凌晨两三点才去略作休息。
图:学工口同志连夜奋战制定个性化学生返乡方案
精细化防控,关心爱心一路相伴。出发前的抗原检测规模大、时间紧,是转运的关键环节之一。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中职教育部领导深入现场组织开展抗原检测。后勤部医务室医生胡妞萍、中职教育部学生科科长谭腾为所有离校返乡学生就抗原检测的相关流程、检测方法及步骤、结果判定及废弃物处置、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后勤部精心准备,为每位返乡学生发放返乡爱心防疫包,准备了饮水、食物和必要的防疫物品,让同学们返乡路上的防疫有了切实的保障。
图:为学生培训抗原检测
图:分发学生返乡爱心防疫包、发放司机爱心餐、车辆消杀,确保学生返乡一路平安
平安转运 风雨兼程
海珠校区2200多名学生需要在两三日内转走,车辆密集,人员集中,加之近几日气温下降,阵雨不断,增加了转运工作的难度。海珠校区师生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实现平安转运。
学校领导老师暖心相送。副校长张侃、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中职教育部领导班子下沉学生一线,会同保卫部、后勤部负责人组织离校返乡学生按预先安排好的车次提前到指定地点集合,有序上车。为了组织好学生迅速登车转运,多位现场组织的老师连续几日高强度大声呼喊,喉咙都沙哑了。海珠校区保卫部负责人任高飞、后勤部彭成镇、青年教师徐海建、杨文康、林凛彬、邢书畅等见学生带着行李较多,化身行李“搬运工”,冒雨帮学生搬行李装车。众多老师克服各种困难返回海珠校区随车护送学生。饶炳祥、吴振国、朱光华三位司机驾车穿梭于海珠校区和地市指定集结点。领导老师们的暖心相送,让在风雨中兼程的同学们一路有爱相伴,充满战胜疫情的信心。
图:张侃到现场指挥转运学生
图:海珠校区教职工冒雨送别返乡学生
学生自我服务井然有序。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与中职教育部通力合作,全校区一盘棋,将所有返乡学生整合在一起,按返乡目的地、乘坐车次进行重新编排分组。按照地区、车次、同车小组的层级逐级设置学生负责人。总负责人统筹全局。车辆负责人组织同车人员整队候车、有序登车。各小组负责人负责清点落实人数。同学之间相互提醒、相互帮助。虽然此前许多同学彼此之间素不相识,但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全体学生转运井然有序,对学生尤其是各级负责人,都是组织能力的真实锻炼。
图: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有序候车
及时反馈 持续跟进
返乡后,因家乡疫情防控政策等原因被集中隔离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通过电话、微信等多途径与学生沟通,安抚学生情绪,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信息日报制度,准确掌握学生健康状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疫情,顺利完成本学期学业。
图:辅导员电话联系已返乡学生
图:辅导员、班主任线上联系返乡学生
“疫情又一次离我们这么近,感谢学校老师、志愿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帮助我们离校返乡。学校老师冒雨从早到晚帮助我们搬行李等等。相信国家、相信广州,很快就能度过难关,恢复昔日生活,地铁会回归拥挤,街道会重返热闹,胡同里的早餐铺子和市中心的灯光霓虹都会一如既往。”中职教育部离校返乡学生林佳仪如是说。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待到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之时,我们再共同约定,一起行走在海珠校区美丽的校园里。
(海珠校区学生离校返乡工作专班宣传组:文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