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苏区红色革命精神,学习中深度挖掘红色故事,助力乡村振兴,近日,信息科技实践队前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开展“学党史、办实事”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红色展馆学党史
苏区红屋,这里曾是周恩来、澎湃、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们都曾在此指导农民开展革命运动的地方。旧址位于广东省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这里是全国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
走进红屋,感受着这座建筑散发出的革命的气息,队员们不由得肃然起敬。走在铺满青砖的地面,望着红色的墙面,想象着红屋内曾经发生的历史,队员们轻轻地走着,默默地看着那一张张图片,耳边似乎还在想着那隆隆的枪炮声和农民革命的热情。

图:实践队队员走进紫金苏维埃政府旧址
走进红屋,墙上“打土豪、分田地……提高農民地位,改善農民生活”的字样映入眼帘。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中共领导下的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吹响了彻底反封建的号角,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方位革命。192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由澎湃首长委派张威在紫金县主持的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第三区炮子乡召开,会议号召工农兵在苏维埃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土地革命进行到底,在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便开展起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通过没收分配土地、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地激发了苏区农民群众对生产的积极性和革命热情。
在红屋内,队员们了解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历史,祭拜了一个个革命先烈。然后,在党员李燕菲的带领下,队员们怀着对革命先辈们最崇高的敬意,整齐排列于红屋内,面向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一句句誓言无不时刻地提醒着青年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奋斗。
聆听红色故事,感恩幸福生活
“血田”是一坵有着不同寻常意义的稻田,这是不足1亩的“古井丘”稻田。1928年农历四月和十月,国民党反动派在这块稻田上两次枪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共450多人,一时鲜血染红了整块稻田,无数烈士的鲜血在田埂溢出,流入琴江,这就是惨绝人寰的“血田”惨案。“血田”见证了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历史。

图:血田纪念广场雕像
听完“血田”惨案的故事,到纪念广场祭拜了英雄的雕像,队员们深受革命先辈们英勇事迹的触动,不禁感慨起今天美好生活的不易。他们纷纷表示“我们要感恩伟大的党,要时刻铭记历史、铭记先辈们的英勇付出,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当下”。
深入调研,以专业服务乡村振兴
为了更好地投身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队员们从红色旅游景点到当地的农业等几个方面实地走访开展调研。针对红色景点,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普及,近年来,对于红色遗址的保护和红色资源的挖掘越来越加以注重,当地对很多旧的遗址都进行了加固与维护。但是目前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着主要障碍,相对来说人才较为匮乏,乡村文化建设缺乏生命力。”
在调研中,队员们有收获、有感慨……,队员们深入地了解村民们真实的想法,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人才缺失,宣传欠缺,交通不便等。队员们也深深感受到身上的压力,他们明白只有不断提升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图:实践队在红屋外党旗前合照
通过社会实践,信息科技实践队希望达到传承红色基因,发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在实践中,他们通过学习、调研和实践,他们获得了成长,他们用专业的力量立志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领学人,以实际行动召唤更多的青年加入伟大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来。
(信息学院:何文苑、王宇浩/文,郑泽龙、李伟雄、李家星/图)